印尼考虑发行“熊猫债”

印尼考虑发行“熊猫债”

雅加达,2025年11月14日 —— 上周,印尼财政部官员讨论可能于2026年发行首只“熊猫债”——即在中国内地市场发行的人民币计价债券。这不仅是为了获取更便宜的资金,更是对北京十年来“魅力攻势”的回应,让人民币(RMB)在东南亚成为“家喻户晓”的货币,远不止贸易和进口泡面那么简单。

风声最早在本月《金融时报》的一篇报道中传出,援引财政部内部人士称,讨论尚处早期阶段,但势头正旺。作为东南亚最大经济体、GDP达1.4万亿美元的印尼,长期依赖美元债券和西方市场贷款。但在美联储利率高企、全球借贷成本波动的背景下,中国10年期国债1月曾跌至创纪录的1.61%,低收益率环境诱惑难挡。一名不愿具名的官员对当地媒体表示:“这是为了多元化资金来源,并与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建立更深联系。” 这是对美元霸权的一种务实对冲。

自2005年中国向外国发行人开放内地市场以来,“熊猫债”就已存在。但近年来因北京监管放宽和中美贸易摩擦加剧,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激增,发行量暴涨。亚洲开发银行今年3月发行了83亿元人民币(约11.5亿美元)的三年期债券,票面利率仅1.81%,创下今年最大单笔交易纪录。巴西、巴基斯坦、斯洛文尼亚近期纷纷入局,菲律宾更在2018年成为东盟首例。印尼去年10月已在香港发行60亿元“点心债”(离岸人民币债),若进军内地市场,将是水到渠成的下一步。

本质上,这是中国通过金融手段展现软实力的教科书式操作。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,北京一直在低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,目标是逐步削弱美元在全球储备中88%的统治地位,而不引发剧烈动荡。其策略包括:与各国央行建立货币互换额度、在香港、新加坡等地设立离岸清算中心,如今更大力推广至“后院”——东南亚。去年中国与东盟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额突破5.8万亿元(约8000亿美元),较2021年增长120%,涵盖从石油贸易到工厂付款的方方面面。

以泰国为例:今年早些时候完成首笔数字人民币石油交易,资金跨境到账仅需数秒,通过中国的e-CNY系统。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已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,而印尼的中印“两国双园”产业项目也实现了首笔人民币跨境支付——仅用8秒,远快于传统渠道的数小时。截至3月,中国人民银行已将数字人民币网络接入全部10个东盟成员国及6个中东伙伴,处理跨境资金超1.2万亿美元。动作不张扬——没有阅兵或烟花——但人民币正一笔发票接一笔发票地融入区域经济肌理。

对印尼等邻国而言,吸引力显而易见。华侨银行的谢栋铭指出,在中国融资成本通常比美元低100个基点,且可触达23万亿美元的中国债券市场。对于未来五年计划投入4000亿美元用于高铁、绿色能源电网等基建的国家来说,这是真金白银。此外,在美国制裁和SWIFT系统排他性(伊朗、俄罗斯即是前车之鉴)的背景下,人民币提供了一条无需背负地缘政治包袱的稳定融资后门。东盟的人民币交易额去年增长50%,越南、菲律宾等国也在探索“去美元化”路径,但并未完全抛弃美元。

不过,批评者并未举杯庆祝。怀疑者指出中国资本管制——熊猫债资金汇回需层层审批——以及人民币仅占全球支付2.3%的份额(SWIFT数据)。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家、曾任IMF中国部负责人的埃斯瓦尔·普拉萨德表示:“这是战术性而非革命性操作。”北京并非要一夜推翻美元,而是为“全球南方”搭建一条平行轨道——尤其在对华贸易额已超美贸易量的地区。在东南亚,这意味着每个主要城市都有人民币清算中心,从棕榈油期货到电动车供应链的试点项目比比皆是。

对印尼财政部长丝丽·穆莉亚妮而言,算盘打得清楚:只要流动性需求与北京监管要求匹配,即可推进。消息人士透露,首发可能在2026年中落地,规模或从小额50-100亿元起步试水。若成功落地,不仅将为雅加达的雄心提供资金,更向整个地区发出信号:中国的货币战略正在奏效。

Author: BB News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